2024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剖析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它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方面具有广阔空间。
低空经济按照产业分类,可分为四大板块:
● 装备制造,主要是各类航空器制造商、零部件及核心装备供应商。
包含航空器、核心零部件、载荷设备以及轻量化材料。
● 飞行应用,低空经济的核心环节,对整个低空经济起到牵引和带动作用。
包含生产作业类、公共服务类、航空消费类、军事安全类。
● 低空保障,为低空飞行和空域安全提供保障服务的相关产业。
包含检测检验服务、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以及适航审定等。
● 基础设施,支撑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含网络设施、数据设施、监管设施、地面基建以及能源基础设施等。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图谱
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发展,主要涉及三大圈层,分别是政府端、企业端、居民端。
● 政府端,主要涉及监管、行政管理、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指挥者”。
● 企业端,主要涉及生产制造、软信、部分基础支持体系建设以及产业融合应用建设,是低空经济赖以生存的“建设者”。
● 居民端,主要涉及创新应用层面,是重要的“消费载体”。
具体三大圈层细分产业领域及重要环节,可在谷川产业研究院绘制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图谱中获取全貌,此处不一一赘述。
三大产业链图谱 深入核心
如果说,了解产业生态全貌,是掌握新航道大方向的开端。
那么,研究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图谱,则是找准航道“罗盘”,瞄准细分赛道。
▲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
无人机产业现状
▲无人机产业链全景图
结合谷川产业研究院绘制的无人机产业链全景图,我们可以清晰掌握上中下游所涉及的具体产业。
上游:主要为设计及零部件(包括基础原料、电池、飞控系统、电机等);
中游:主要为无人机集成制造(包括飞行平台、任务载荷、地面系统、无人机整机等);
下游:主要为运营和各种应用场景(包括军工、航空拍摄、农业植保等)。
现阶段我国无人机市场概况,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稳居全球首位,预计2025年将超过2000亿元,复合增速达30.5%(数据来源:银河证券研究所)。
其中,工业无人机在民用领域份额约占六成。
世界范围内消费级无人机基本由大疆垄断,份额超70%。
根据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数据,2023年大疆在美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超70%。
大疆创新、道通科技、极飞科技等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80%。
eVTOL产业现状
现阶段,我国eVTOL处于产业化早期,多数企业产品为实验机型,没有开始批量化生产,产业链供应体系尚未搭建。
未来,eVTOL技术路线有三大方向,分别是多旋翼、复合翼(升力+巡航)、矢量推进(倾转旋翼、倾转涵道风扇)。
其中,多旋翼技术最为成熟,未来将率先应用。其设计初衷是应用在城市内通勤、旅游观光、农林植保等短途场景。
其技术优势在于:机械结构简单,设计、生产、制造难度相对较低,适航取证过程较短,成本相对较低。
复合翼(升力+巡航),仍在实验阶段,主要拟定在航程适中,安全性高的城际通勤及消防救援等场景应用。其技术优势在于:巡航效率较高、航程和安全性有所保障。
倾转旋翼,目前尚在实验阶段,主要适用于远距离通勤,优势在于自重较轻、电机效率高、航速快、航程远。
倾转涵道风扇,目前正处于漫长的可行性验证过程中,主要设计用途在于远距离通勤。
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模式
深圳被誉为“无人机之都”,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集聚了大疆、丰翼科技、天鹰装备等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
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在全球占比超过50%。
依据谷川产业研究院《低空经济专题报告》:深圳低空经济发展以市场主导、探索应用为主要特色。
具体经验归纳为:
1. 产业链完整、制造端先行。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形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为无人机制造产业孕育及发展夯实基础。
2. 深圳信创产业强势,低空应用服务与制造产业深度融合。
依托于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中物流配送、载人飞行的具体应用。
3. 优先建设基础支撑体系
深圳拥有规模化投资计划,政企协同,共建基础设施与平台。
4. 把握发展机遇,率先启动产业补贴政策。
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知己,明确自身是否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决条件。
拆分到落地环节的话,可从制造端、应用端两大方向去判断。
制造端,我们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1. 我们当地是否具备产业链完整性?是否拥有无人机、传统通航产业基础?
2. 我们当地是否拥有产业链关联性,比如eTVOL相关上下游产业?
3. 我们的资源禀赋,特指科研储备、资本储备是否充足?
4. 我们当地是否有试飞条件?
应用端,同样需要回答四个问题。
1.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与我们当地已有特色产业有关联性吗?
2. 我们的空域开放程度如何?是否提前规划过?
3. 我们是否具备政策扶持的连贯性?
4. 我们的经济水平如何,是否可支撑低空经济长久发展?
第二步,针对性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后,学会科学制定产业政策支撑低空经济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税收、落户、企业发展等产业支持政策,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认证、市场培育、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需要下“功夫”。
● 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1、除了科研创新、检验检测平台以外,需关注服务平台的建设,如低空仿真验证、飞行服务、试验试飞等平台。
2、硬件基础设施尤为关键,如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地面配套设施及全空间无人系统相关基础设施均需要重点关注与建设。
● 认证奖补
除了产品产业的认证外,企业产品的适航认证同样重要。
如条件允许,政府可对企业产品TC、PC、AC通过认证后给予奖补。
● 人才引进与培育
除对科研和制造端的人才引进外,无人机飞手、通用航空器飞行员、无人机群操作员等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同样需要引进与长久培育。
● 市场培育
行业发展早期,政府创造采购需求,是扶持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
同时,政府也应适当鼓励下游获得运营资格的企业,在应用场景探索上对相关企业适当进行财政倾斜及补贴。